0379-800888006

网站建设 APP开发 小程序

互联网+

您当前位置>主页 > 互联网+ >

互联网+农产品 巴中特色农产品实现电商交易额62亿

发表时间:2018-06-20 16:09:09

文章来源:未知

浏览次数:0

  从曾经的走好几十里山路才能将农产品进行售卖,到如今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足不出户就让自家农特产品“飞”出大巴山,近年来,巴中市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发展特色农产品,大力实施“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”,打破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瓶颈,将优质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外销,将“山货”变成村民吸金的“宝贝”,销往全国各地,助农增收致富,助推脱贫攻坚。据悉,目前巴中市已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62亿元,带动314个贫困村4.2万困难群众人均增收300元。

  位于巴中市东北部的大和乡界牌村盛产土蜂蜜、豆瓣酱、农家泡菜等传统手工食品,生菌、野菜、青梅、拐枣等山货资源更是丰富。然而多年来,由于道路交通、产品运输等问题,界牌村的农特产品常常伴有销售难的问题。“以前想要把我们的农产品卖出去可是要走好几十里路,而且只能靠自己背。”想起过往,今年60岁的村民刘大爷不无感慨。

  2015年10月,该村建立电商服务站点。在这个具备农特产品展示展销、代买代卖、出行服务等多重业务的电商服务站点内,全村5个组,286户村民经过电商培训,增强了电商意识,并通过淘宝、村淘、天猫、京东、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,让全省甚至是全国的商家和买家了解到自家的农特产品。

  与此同时,土生土长的界牌村人何九江在2016年6月从成都回到家乡,通过“公司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成立了巴中市优土农发展有限公司,与村里18户农户达成长期合作意向。农户负责传统食品的加工制作,公司以高出市场价收购,并通过“优土农”线上平台销售,使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把自家农产品卖出去。这一系列运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行为不仅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,更有效解决了农资产品难销售、销售难的问题,同时增加了村民收入,助推脱贫攻坚。


巴州区长滩河村电商便民服务中心(图由巴中市商务局提供)

  和大和乡界牌村一样,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、水宁寺镇枇杷村等地纷纷打造村级电商平台,集农特产品销售、快递收发、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,让村民用上互联网,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,助农致富。在此发展趋势下,平昌县在今年3月举办了“第一书记+电商精准扶贫”县域论坛,将平昌县“一扶心智、再扶就业、三扶创业”的电商扶贫“三步法”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了。据悉,通过该电商扶贫模式,平昌县本地平台“百日场”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,乡村物流寄递员岗位500余个,贫困户通过电商物流岗位实现稳定就业达1000余人。


村级电商站点收购农民土鸡蛋(图由巴中市商务局提供)

  “巴中已发展特色网店1541家,培育电商企业430家。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62亿元,带动314个贫困村4.2万困难群众人均增收300元。”巴中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,当前巴中市三县两区获得4个国家级、2个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,已建成5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、55个乡镇、524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,电商扶贫三级服务体系基本建成。

  “接下来,我们将扎实推进贫困村道路、互联网、电力、电商服务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贫困村电商发展基础条件。”该负责人向记者继续介绍到,按照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模式,贫困村电商人才培训将持续加强,同时精心培育南江核桃、通江银耳、巴山土鸡等本地品牌,做好“巴食巴适”系列产品的质量加工与产品包装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并着力培育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,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品牌创建中的带头作用,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,为巴中进一步通过电商助推农特产品销售,助力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。